问题实验室:一份95后的创业问题实验报告

日期: 2015-07-10
浏览次数: 818

628日,混日子问题实验室,在华强北国际创客中心举行了一场关于创业的主题活动

问题实验室的活动式为圆桌式的头脑风暴,由来自各个行业领域的活跃精英讨论并解决关于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在不同思维和角度的思想激烈碰撞和融合中,产生了许多有趣问题从互联网思维的发展到社群的共生,从创业家的社会角色关系到小创意和大企业的博弈与竞争,每个人都开动脑筋,经历了一场思维与逻辑的冲浪,迸发出来许多新颖和原理性的想法。

来参加此次问题实验室活动的

有珠宝和服装行业的夫妻档企业家

有海外回来的高材生

有深圳本地的青年大学生

有自营红酒企业的HR

还有很多抱有创业梦想的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


实验报告

问题一;社群如何实现共生?

提问者:创业社群公司产品经理Jenny


实验培养皿

二壮理解:这里的社群共生对象指的是社群参与者与传播者的共存关系。对于社群管理者来说,如何实现活动参与者的与传播者的双角色存在,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说白了就是如何让人家来了还说你好,不仅自己觉得好,还到处和人说你好。在这个过程中,原来的社群参与者变成了免费的传播者,这就大大节省了作为本来就不注重商业利益的社群的宣传成本。

问题实验结果

二壮总结:从信徒与传教士的关系,到乡村教师的有去无回,再到普通消费者的spread the words,经过大家方方面面的讨论,社群想要达到角色共存可以归纳为两个基本方面:利益驱使和共同志趣。利益是任何行为的一个强大驱动,要让参与者在变成传播者的转变中获利才能实现这个过程。所谓的免费使用和让利行为都是扩大了参与者的利益。对于社群来说,利益不指是个人经济上的价值增加,而是在使更多人加入社群的过程中,通过对整个社群的软实力提升来达到利己的目的。简单来说,对于不已经济利益为第一目标的社群来说,人脉,思想,经验,文化和创意等软实力是社群的价值所在,这些价值只能通过实现更多人的参与来提升,所以为了最大化参与者自己在社群里所能获取的价值,参与者变成传播者是很自然的事。具体到实现,就是想办法让参与者意识到大家好,我就能更好。另一方面就是共同志趣,同性才相吸,志同才道合,当参与者与社群情投意合的时候,参与者本身会自我认同为社群的一部分,这就实现了外部与内部的紧密联合。当内外合一了的是时候,做大做强就不再是社群管理者的目标而是大家共同的目标,此时,参与者就很自然的愿意去承担传播者的角色。宗教就是很好的例子。


问题二:互联网泡沫互联网思维是泡沫还是大势所趋?

提问者:来自华盛顿的美国留学生VJ


实验培养皿

二壮理解:所谓互联网思维,百度百科上说,就是让互联网低姿态去主动融合实业,说白了就是带着对网络的理解去发展实业,是一种线上线下的双向结合。然而很多人滥用和曲解互联网思维,以为只要是和网络挂钩的就是互联网思维,于是出现了有应聘者将淘宝开网店当作互联网创业写进简历的荒谬现象。另一方面,顺丰,京东,uber等等企业的成功已经引领了一波对未来是湿的的憧憬热潮。互联网思维对于大众来讲究竟是泡沫,还是大势所趋?

问题实验结果

二壮总结:互联网思维既是大势所趋,又是充满泡沫的。互联网作为一个渠道,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使信息大大的透明化,信息透明导致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效应大大降低,直接导致成本的降低。互联网技术发展最后所致的效益增大,是互联网思维趋势不可动摇的根本。然而由于成本低,责任小,互联网思维经济又是充满泡沫的。来源一是源自于曲解互联网思维的盲目跟风,二是源自于夸大互联网思维的盲目跟风。第一个例子就是拿开淘宝店当互联网创业,第二个例子就是其实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互联网只是一个渠道而不是产品本身,无论渠道多么快,产品才是根本。当由于过度估量互联网对个体企业的效益而依赖于搭渠道便利的顺风车,以至于忽略了产品本身的企业越来越多,繁荣的假象也就出现了。

哈哈,到此,问题实验室1.0,就这么圆满结束了!

最后,经过大家讨论,得出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有三类企业能够走的最远,分别是:大资源平台型有创意的内容输出型有科技的技术壁垒型。你觉得呢? 

 

 

 

 

 

电话:0755-23959083
www.hqdna.com     hqmaker@szhq.com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路华强广场D座7楼
申请免费店铺诊断
  • 您的姓名:
  • *
  • 公司名称:
  • *
  • 地址:
  • *
  • 电话:
  • *
  • E-mail:
  • *
  • 详细说明:
  • *
     
Copyright ©2019-2021 深圳华强北创客中心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